22個省份下調、7個省份持平、兩個省份上調——近日陸續結束的全國省級兩會上,ssd固態硬碟GDP增長目標“換擋減速”成為主旋律。
  在31份《政府工作報告》中,GDP“換擋降速”,“防控地方債務風險”“宿霧化解過剩產能”“調降固定投資目標”等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三大關鍵點。
  “GDP增速‘瘦身’,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自然結果,這為轉變增長方建築設計式騰挪出空間,有助於改變舊有的不可持續發展模式,甩掉‘贅肉’。”中山大學經濟學教授林江說。
  擠掉“有毒黑色台北港式飲茶GDP”——面對一味強調增長對生態環境和資源的透支,29個省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大氣污染治理,北京、河北還首次將PM2.5濃度下降目標列入政府工作報告。北京市提出,將在2014年組織退出鑄造、化工、傢具等高污染企業300家。
  擠掉“產能過剩GDP”—馬爾地夫—各地紛紛規劃化解產能過剩“路線圖”,水泥、多晶硅、鋼鐵、電解鋁、銅、鉛鋅冶煉等過剩產能成為淘汰重點。鋼鐵產能超過全國四分之一的河北省,計劃今年再淘汰1500萬噸鋼鐵產能。
  擠掉“過度舉債投資GDP”——地方債高企導致風險不斷累積、政府負債已被作為政績考核重要指標,曾一直被當做拉動GDP增長利器的“舉債投資”也走入緊縮通道。
  “過去設定了GDP增長目標後,就會劃定投資在整個‘大盤子’中占的比例,進而決定引進多少大項目進行投資。GDP增速降了,這樣的投資就可以更加優化,有利於控制地方債的規模。”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研究員王小廣說。
  數據顯示,2013年,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9.6%,創下了10年來的新低。摩根大通預測,2014年,這一增速將進一步放緩。這表明,依賴投資拉動GDP的模式正在得到改善和優化。
  從31個省份公佈的情況看,有22個省份2013年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沒有完成預定目標,有16個省份城鎮居民收入增速跑輸GDP,暴露出一些地方的民生“短板”。
  在各地紛紛下調經濟增長目標的當下,未來民生建設會不會也隨之“降檔”,如何讓百姓向期待的“幸福夢”邁進,成為公眾關心的問題。
  一些地方的經濟高速發展為何沒有換來百姓幸福感的大幅提升?中央財經大學民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壯認為:“在增長壓力減輕後,政府應將更多的精力用於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幸福指數,減輕企業稅費負擔為給勞動者漲工資騰出空間,將有限的財力更多投入到社會保障、教育、醫療、公共服務等民生領域。做百姓增收的‘加法’,做好多道財政支出的‘減法’。”
  對廣大幹部而言,考核是最有用的“指揮棒”。不簡單以GDP論英雄、留下爛賬要追責……中央組織部印發的領導幹部政績考核新規,有望使科學發展觀成為制度性約束。
  要真正扭轉到“有幸福質量的增長”軌道上,林江認為,還需細化政府考核、幹部選拔等機制方面的配套、改革,將群眾滿意度作為政府工作的“風向標”。
  “民生好不好,百姓幸福指數高不高,跟官帽掛鉤,就是最大的約束和觸動。”天津一位區縣幹部說。據新華視點  (原標題:22省份下調GDP增長目標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gzjoss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