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者按
  今年9月30日是我國首個法定烈士紀念日。在中國革命、建設、改革各個歷史時期,無數烈士為民族獨立、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、人民幸福矢志奮鬥、英勇犧牲。在新中國迎來65周年華誕前夕,我們要特別向無數烈士致敬,送上我們深深的懷念。
  廣東是一片紅色熱土,也是改革開放的熱土。在各個歷史時期,涌現了一批批可歌可泣的英烈。在首個烈士紀念日到來之際,南方日報今日起推出“英烈:永遠的懷念”專欄,派出記者尋訪英烈故里,講述廣東英雄兒女的感人故事。敬請垂註。
  惠州市惠陽區秋長街道周田村。沿著蜿蜒的石板路,穿過民居,穿過果林,半山腰處,一座高3米的白色紀念碑赫然在目。碑的正面是8個黑色繁體字:葉輔平烈士紀念碑。
  葉輔平,惠陽人,共產黨員,參加過南昌起義,曾任新四軍軍需處處長,執行外勤任務時發生車禍不幸罹難,年僅37歲。9月1日,民政部公佈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,葉輔平名列其中。
  葉挺寄書信鼓勵其乾革命
  葉輔平,又名葉全,1902年生於歸善縣(今惠陽區)秋溪鄉(今秋長街道)周田村一戶普通農民家庭,排行第十,比排行第八的葉挺小6歲。
  時間過去112年,2014年,在周田村,當記者問起葉輔平,村中婦幼大多搖頭不語。91歲的羅帶是村中年紀最大的人,也是為數不多見過葉輔平並有印象的人,“他結婚時我見過,很高大,臉圓圓的。”
  葉挺紀念館副館長張少陽說,由於時間久遠,葉輔平的事跡被多數人淡忘,唯有從史料中找尋。
  張少陽向記者提供了一份由原惠陽縣黨史辦幹部鄒金城整理、葉天流(葉輔平侄孫)執筆的《百折不撓 光輝永在——葉輔平傳記》初稿,詳細介紹了葉輔平生平事跡。
  葉輔平,7歲進私塾,年少有志,勤奮好學,為師長和族老們所器重,13歲喪父,14歲喪母,家境日見窘迫,留校做雜工以繼續學業。
  1922年,澎湃領導的海陸豐農民運動席卷東江。葉輔平和周田村進步青年開始了秘密農會宣傳和組織活動,建立了地下農會,旗幟鮮明地提出打倒土豪劣紳、地主階級,廢除封建禮教束縛,反對帝國主義、反對軍閥的口號。同時,葉輔平等人還創辦了農民識字夜校,專教農民識字、珠算。
  1924年,周田村農運進一步發展。當時在孫中山大元帥府任憲兵司令部參謀長兼第一營營長的葉挺,經常給葉輔平寄來書信,鼓勵他參加革命。同年秋天,葉挺親自從廣州秘密運回步槍、駁殼槍10多支給農會,由葉輔平保管。在葉挺的幫助下,葉輔平發動建立農民自衛軍,一邊學習農民運動理論,一邊進行軍事訓練。
  張少陽認為,葉挺是葉輔平的革命導師,正是葉挺的影響、指引才使得葉輔平走上革命的道路。
  捕殺周田偽鄉長大快人心
  1925年11月21日,國民革命軍第十二師第三十四團在廣東肇慶成立,葉挺任團長。1926年1月,該團奉命改番號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,史稱葉挺獨立團。葉輔平參加了獨立團的組建工作,出任團部軍需主任。據介紹,1926年2月,部隊去江門市剿匪,繳獲大量金銀珠寶,葉輔平奉命全部如數上交。
  1926年4月,獨立團為北伐先遣隊,從廣東出師,直指湘鄂。在強渡賀勝橋、汀泗橋和攻剋武昌城三大戰役中,葉輔平不遺餘力地把後勤支前工作做好,使部隊兵精糧足,士飽馬騰,為戰役勝利立下保障。在8月19日進攻平江時,葉輔平更是冒著炮火,沿途組織群眾修路、補路、運彈葯、抬傷員,他親自送水、送粥到陣地,使戰士們深受感動。
  1927年8月1日,葉輔平參加了南昌起義,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軍需處長。同年,葉輔平抵達香港,並受命收容失散的第十一軍人員。他在香港飽嘗艱苦,多方設法,訪親走友,把鄉親們的捐助,在香港筲箕灣開設生果攤,在西灣河開一間雜貨鋪,廣闢財源,做好接待工作。
  張少陽的叔公張作民曾跟隨葉輔平乾革命,張少陽年幼時曾聽叔公講起過葉輔平。“葉輔平天生腦瓜子靈活,有勇有謀,也有經商的天分,這或許就是他後來能做新四軍軍需處長,併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能募集軍需物資的原因。”
  1928年,葉輔平返回家鄉,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。
  1929年,葉輔平等人受命發起抗捐抗稅鬥爭,遭圍剿時,葉輔平化裝成女性,機智走出。
  1930年秋,國民黨反動派實行嚴密封鎖,周田偽鄉長葉貫文帶領敵方部隊進行圍剿,周田農會會員葉四妹等四人慘遭殺害。為打擊反動分子,葉輔平和地下黨員葉華安等組織農民赤衛隊,捕殺了葉貫文,群眾拍手稱快,反動當局大為震驚。
  在葉挺紀念館內,有一座名為“育英樓”的小四合院,這是葉輔平上世紀30年代初所建,是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的誕生地。
  愛惜軍需物資親自押運
  1937年,盧溝橋事變後,葉挺出任新四軍軍長。葉輔平帶領張作民等人奔赴南昌,投奔新四軍,他任司令部上校軍需處長。
  惠州市委黨史研究室有關專家介紹,新四軍成立以後,國民黨頑固派企圖從經費和物資發放上限制新四軍壯大。為解決人多槍少、武器裝備粗劣的問題,葉輔平遵照兄長葉挺的批示,請來精通檢修槍械的師傅,併購買工具材料,建立修械所,自己修理槍械。
  為確保軍需供給,葉輔平總是親自執行外勤任務,卧不暖席、食不果腹。他多次不辭勞苦返回廣東,向海外僑胞進行愛國主義宣傳,發動捐獻,呼籲愛國人士予以支持。
  葉輔平對軍需物資十分愛惜。1939年軍部駐扎在安徽省涇縣雲嶺,敵機經常襲擊,他親臨山地,規劃朝北向南的山挖洞,把槍械彈葯分類深藏山洞,專人看管,設哨嚴防。
  在葉挺紀念館內,葉輔平出現的次數並不多。其中一次是在介紹葉挺新四軍時期事跡時出現,在葉輔平軍裝照片旁配了一段簡潔的文字:1939年8月,葉輔平奉命再次回廣東,取道香港押運一批軍用物資,經越南河內、南寧、桂林返皖南軍部,途經廣西南寧時,發生車禍不幸罹難,終年37歲。
  1954年7月,惠陽縣人民政府將烈士骸骨運回惠陽周田家鄉安葬,並建碑紀念。採訪時,張少陽接到來自當地民政局的電話,“讓紀念館遞交葉輔平的材料,說是要修繕紀念墓碑”。
  採訪結束後,張少陽向記者提供了葉輔平兒子葉吉堂的電話。1936年生於香港的葉吉堂說,他出生後和父親一起生活才一兩年時間,由於年紀太小,對父親並沒有多少印象,對父親的瞭解也是從長輩和資料上所獲得的。
  葉吉堂堂侄子的妻子陳瑞芬告訴記者,近年來,現居北京的葉吉堂每年清明節都會回故鄉祭奠父親。
  南方日報記者 梁文悅 李春江 發自惠州
  總策劃:張東明 王更輝
  總指揮:段功偉 郎國華
  總執行:梅志清 張翼飛
  版面統籌:徐林 謝苗楓 羅彥軍  (原標題:多次突破封鎖穿行粵港籌軍需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gzjoss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